close

 

解食品內容最快的途徑就是看食品標示了!
食品標示是包裝或是標籤上提供的資訊,會告訴我們有關產品的成分、營養價值、

製造廠商訊息和日期等重要資料。
當閱讀食品標示時,有幾個特別的關鍵需要注意:

食品標示2.png

ㄧ、成分:
食品標示上面的成分列出了食品中的各種成分,
依照加入的多寡從高排列到低。
會建議選擇「「連阿嬤看了都知道那個是什麼」的成分,

相對可以攝取到天然的食品。

食品標示.png

二、營養標示:
營養標示表格提供了關於食品的營養訊息。
表格上最基礎的會有每份量及本包裝含量、熱量、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及鈉等資訊。
對於要注意血糖、蛋白質或是其他飲食調控者來講是選擇是重要的資訊。

很常被忽略的是「本包裝含多少份」,
每個營養標示表格寫的是每一份含量。
若本包裝含超過一份,記得要與每包裝所含份數相乘,
才會是真正吃下去的量。


1.蛋白質:
每份的蛋白質是7公克,所以在看營養標示時,
若有腎臟方面的困擾,
可以看一下自己吃下的蛋白質大約是多少份量。

2.脂肪:
脂肪包含脂肪總量及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,
國民健康署指出,靜態工作者(大部分都坐著或辦公族群),
脂肪每日建議攝取量上限是每公斤1公克;
飽和脂肪每日建議攝取量上限是每公斤0.33公克。
世界衛生組織建議,
每天反式脂肪攝取量不應超過總熱量的1%,
每日消耗2000大卡的成人,相當於每天攝取不超過2.2公克反式脂肪。

3.碳水化合物:
也是影響血糖與的關鍵因素之一。
營養標示上碳水化合物是醣的總量,
其中也包含精緻糖與膳食纖維。

4.糖:
代表有些食物內含的天然糖;或是另外添加的精緻糖。
當糖與碳水化合物快等量且沒有膳食纖維,
此時就知道吃進身體會讓血糖快速上升。

5.膳食纖維:
膳食纖維標示的位置通常會放在糖的下面,假若食品當中沒添加或是未含有就不會標示。
膳食纖維是不被人體完全消化的碳水化合物,會使血糖與血脂肪相對較不容易被吸收,
建議多選擇有較高纖維的食物品項,例如蔬菜、全穀類等。

能提供飽足感並延緩血糖上升。

6.鈉:
衛生福利部建議,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要超過2400毫克。
(也就是6公克的食鹽,一個布丁小湯匙左右的鹽)
一般若是加工層次較高的食品,鈉含量也會較多。
且通常醬料類都含有鈉的成分!
所以要做到少鹽的人,請記得多吃新鮮的食物以及減少醬料類攝取。

三、保存方法:
因為台灣天氣炎熱且潮濕,
保存方法是我覺得重要的資訊之一。
有些東西開封後要不要冷藏或是怎麼保存都寫在保存方法內。

四、有效日期:
代表在有效日期內食用品質是最優良的。
超出有效期限可以斟酌還要不要食用!

 

建議對於血糖或腎臟方面有困擾或是對於自己健康要求的人,
購買食品前先看一下食品標示,
以了解自己將把甚麼吞下肚。
養成這樣的習慣後,
未來更容易買到健康的資訊以及良好的食物唷。

 

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賴勺官營養師 的頭像
    賴勺官營養師

    賴勺官營養師經營安康生活

    賴勺官營養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